一、十里红妆震丹淅
英子嫁到宋家已数月有余。出嫁那日,宋家接亲的队伍从丹门营北头排到南头,锣鼓、唢呐齐鸣,更有省城请来的洋鼓洋号队助阵。"咚!咚!咚咚咚!"鼓声震天,洋号欢腾,唢呐时而缠绵如诉,时而呜咽似泣,仿佛在替英子诉说对娘家的不舍。送礼的队伍绵延二里,这般排场,在丹淅江北岸绝无仅有,彰显着尧营的体面。
可英子心里明白,这风光背后,藏着尧营人难以言说的痛。
二、归宁泪洒三妈怀
过门三日,英子向宋老爷提出回娘家。宋清波二话不说,备齐礼物,安排轿子与护卫相送。
在宋家的日子,宋清波对她百依百顺,阖府上下皆恭敬称她"二奶奶",无半点轻视。英子也端出大家闺秀的仪态,不让人小瞧。渐渐地,那份"做小"的忐忑淡去,新生活倒也惬意。
可一踏入丹门老宅,见到三妈,英子便一头扎进她怀里,泪如雨下。她虽强撑大人模样,可心底仍是那个离不开爹娘的孩子。只有在三妈面前,她才敢卸下伪装,哭个痛快。
三妈轻拍她的背,任泪水淌过脸颊也不擦拭,只柔声道:"英子,去看看你三爹吧,自你出嫁,他整日借酒消愁,家里都快被他闹翻天了。"
三、三爹憔悴如枯木
三爷自英子出嫁,魂儿似被抽走。从前他脾气火爆,可只要英子一露面,立马偃旗息鼓。如今没了这"克星",他终日酗酒,面色枯槁。
英子见到三爹时,他正瘫在藤椅里,眼神涣散。她心尖一疼,扑上去抱住他:"爹!英子回来了!"三爷喉头滚动,半晌才挤出一句:"爹……不由自己啊……你走了,爹心里空落落的……"
英子泣不成声:"女儿嫁了也是您的女儿!您若垮了,这一大家子怎么办?女儿没爹怎么活?"
四、家宴暗藏两桩愁
当晚,大爷召集三屋近百口人,在祖屋设宴为英子接风。英子挨着祖祖坐下,细心布菜。久病的祖祖竟撑着拐杖站起来,足见对英子的疼爱。
席间,大爷低声道:"眼下有两桩难事——一是尧岭村赞誉叔的儿子,被疑是革命党,若坐实要掉脑袋;二是你二哥死活不肯续弦,非要等春儿消息。"
英子沉吟道:"革命党的事我回去探探风声。至于二哥……"她眼眶微红,"他与二嫂苦尽甘来却遭横祸,急不得。我改日劝他。"
五、旗袍引出惊人讯
饭后,英子分发从宋家带回的礼物。她特意给新过门的大嫂刘丽备了件红缎绣花旗袍,笑道:"仓促间不知尺寸,嫂嫂试试可合身?"
刘丽是荆紫关场面上的人,见英子如此周到,连声夸赞。忽瞥见箱中还有件粉色旗袍,顺口问道:"这件是给谁的?"
英子指尖一颤,泪珠滚落:"给二嫂的……可她现在……"